臨邊與洞口作業
簡單來說,臨邊作業和洞口作業都是在建筑施工(或其他高空作業)中,容易發生人員或物料高空墜落的危險作業類型。它們是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。
簡單來說,臨邊作業和洞口作業都是在建筑施工(或其他高空作業)中,容易發生人員或物料高空墜落的危險作業類型。它們是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。
	 一、臨邊作業
 
 
1. 定義:
臨邊作業是指在工作面邊沿無圍護或圍護設施高度低于80厘米時,在臨空一側進行的高處作業。
“臨邊” 可以通俗地理解為 “邊緣” ,即施工現場中沒有任何遮擋的、容易掉下去的邊沿地帶。
2. 常見場景與例子:
基坑周邊:挖好的基礎坑、槽、溝的邊緣。
陽臺周邊:尚未安裝欄桿或窗扇的陽臺邊。
樓板周邊:無墻體的樓板邊緣,特別是樓梯口、電梯井口的周邊。
屋面周邊:建筑物頂層的邊緣。
腳手架周邊:腳手架的操作平臺外側邊。
斜道周邊:上下施工區域的斜坡通道的兩側邊。
核心特征: 有一條明確的“邊”,人員可能從這條“邊”墜落。
	 二、洞口作業
 
 
1. 定義:
洞口作業是指在水平或垂直面上存在的孔、洞、口旁邊進行的作業,人員或物料有從這些開口處墜落的危險。
這些洞口可能通向地面或其他樓層。
2. 常見場景與例子(按大小和形狀區分):
水平洞口(樓面、地面洞口):
小型洞口:短邊尺寸小于40厘米的洞口(如預留的管道口、測量孔洞)。
大型洞口:短邊尺寸大于等于40厘米的洞口(如設備吊裝口、樓梯口、電梯井口、通風口)。
垂直洞口(墻面等豎向洞口):
如電梯門洞、尚未安裝窗戶的窗洞、施工通道入口等。
核心特征: 有一個“口”或“洞”,人員或物料可能掉進這個“洞”里。
	
三、兩者的聯系與區別
| 臨邊作業 | 洞口作業 | |
| 危險形式 | 從邊緣 墜落 | 從開口 墜入 | 
| 幾何形態 | 通常是線狀的(一條邊) | 通常是面狀的(一個孔洞) | 
| 典型例子 | 屋頂邊緣、陽臺邊、基坑邊 | 電梯井口、樓梯口、預留的管道井口 | 
| 聯系 | 兩者都屬于高處作業,是施工現場高空墜落的主要風險源,其安全防護措施(如設置護欄、蓋板、安全網等)有許多共通之處。 | 
 | 
	
四、安全防護措施(非常重要!)
為了防止臨邊和洞口作業發生事故,必須采取嚴格的安全防護措施,通常遵循以下層級:
1. 消除隱患(shou選):通過設計或施工計劃,盡量避免或減少臨邊和洞口的產生。
2. 設置防護設施(核心):
防護欄桿:在臨邊和大型洞口周圍,必須設置牢固的防護欄桿,由上、中、下三道橫桿及欄桿柱組成,高度不低于1.2米,并掛設安全立網。
蓋板覆蓋:對水平洞口,應采用堅實的蓋板(如鋼板、木枋混凝土蓋板)予以覆蓋,蓋板應能防止挪動和移位。
安全網:在電梯井、管道井等豎向洞口內,每隔兩層(不超過10米)設置一道安全平網。
柵門:對樓梯口、電梯井口等,應設置固定的柵門,門柵網格的間距不應大于15厘米。
3. 使用個人防護裝備(PPE):在無法完全靠設施防護的情況下,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并系掛好安全帶和人體防墜器。
4. 警示標志:在所有的臨邊和洞口附近,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,如“當心墜落”、“危險”等標牌,提醒人員注意安全。
5. 安全教育與監督:對作業人員進行嚴格的安全培訓,并加強現場的安全監督檢查。
	       臨邊作業和洞口作業是建筑施工中兩大主要的高空墜落風險源。臨邊關乎“掉下去”,洞口關乎“掉進去”。識別它們的存在并采取牢固、有效的防護措施,是保障施工現場人員生命安全的關鍵環節。任何在這些區域的工作都必須嚴格遵守安全規程。
 
	
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


